引言:
生活中,人会有一种隐性动机的存在,也算是一种自我欺骗,而如何认识这种现象,如何更好地利用,从今天开始会通过一些例子,来讲述心理上的这种行为。那么如何提升竞争力,开始做减法,进行极简的主义是不可忽视的。
屋里的大象
屋里的大象,(好像也可以说是教室里的大象,厨房的大象,客厅的大象),是一个最近看到的英国谚语,它用来形容一个明明存在的问题,却被人刻意地回避和无视的情形。
字面意思是,屋子里有一个大象,但是我们都忽略了它,没有去公开讨论它,大家都看到了这只大象,却集体保持沉默,也称之为合谋性沉默。
其实在大脑中,也会有这样一个大象,明明一直存在,但却是一直忽略,不愿意正视它。这是由房间里的大象引申而来,来指的是那些被我们选择性无视的大脑运作特征。
这有时候,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自我欺骗。每个人在独处的时候,都是真诚的,不带任何对自己的欺骗,而当有别人出现了以后,虚伪也随之而来。
那到底什么是我们脑中的大象呢,是自私,还是动机,还是竞争导致的。有的时候,会感觉很难看透一个人,一个人的外在往往是他想表达的东西,而他的一些个人想法,主要还是得从这个人行为和动机来分析。
就和之前说的,很多东西都和进化有关,人类是一种动物,通过长年的进化,才到现在这样,到底为什么会隐藏内心的一些动机,为什么会有大象。
在生活中,有时候会觉得合作与竞争是与生俱来的,从很小的时候,就开始进行人际交往,包括在幼儿园,现在也通过一些游戏,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,强化孩子的合作意识,从而在未来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。然后在成长的过程,因为有了不同的排名,于是就开始了竞争,包括各种各样的考试,当然竞争也是一种双刃剑,良性竞争是一种新的选择和机遇,但不正当的竞争就会造成垄断,从而形成一些恶性事件,(比如最近的特斯拉事件)。
在竞争中,不仅有利己的行为,还有一些利他的行为,比如一只狮子费尽体力去捕获了一只羚羊,而其他没有参与捕食的狮子有更充沛的体力。它们在分享食物的竞争中会更有优势。但如果草原上有很多个狮群,有的狮群中利他的狮子多,有的狮群中利他的狮子少,显然有更多利他狮子的狮群,会因为有更加充足的食物,变得更强壮,在草原上各个狮群中的更具竞争优势。按照自然演化法则,那些只有少量利他狮子的狮群将被淘汰。
利他行为的初衷是很多的,有的是出于自己的私利,有的就是纯粹地帮助别人,就好比做慈善,有些人为了出名,而有些人是真的愿意去帮助别人。
在竞争上,人更愿意接受多种竞争方式,比如在快乐中竞争,比如在合作中竞争,就好比阿里和腾讯在某些领域也会进行合作,进行联盟,来互相进行保活,然后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今天其实算是开始讨论自我欺骗,通过一些例子,来引发对竞争性利他的思考,我们通过一些自我欺骗,或者自我伪装,利用一些利他的行为,也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人的大脑可能天生就是自私的,在学习这些的过程中,承认这种的两面性,探寻其中的一些心理上的动机,从而揭示我们心中或者脑中的大象。
三宅一生
之前有篇有提到乔布斯,说起乔布斯,可能也会和一个牌子联系起来,那就是三宅一生。今天正好买了一个他们家的手表,那种极简主义的风格,加之黑色的沉稳,希望可以与众不同。
为什么乔布斯会喜欢这种三宅一生的衣服?我想也有几个原因,一个是三宅的衣服比较注重简约与科技感,这和苹果的一些理念是有点一致的,但简约而不简单,三宅的衣服通常在质料,禅学上有自己的理解。
在日本,时尚界最重要的服装设计师有三位,山本耀司,川久保玲,三宅一生。前两位应该都很熟悉了,三宅一生以那种极具空间感的设计,融合了东方温柔婉转的含蓄,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,都大受欢迎。
正因为这些设计师的存在,我们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,也正因为他们的眼光和高要求,我们也就有更多的选择。
在日本的一些时尚杂志里,也有很多极简风的存在,包括一些 app,比如 wear 什么的,里面很多也是那种极简风,没有华丽的装饰,就以简单的搭配,舒适而不失格调,展现那种优雅之美,总之,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。
这和日本的历史也有关,日本历史上曾经有一段经济高速发展期,后来,经济泡沫开始破灭,很多人开始背上了债务,(同时也是房子泡沫的破灭,以后有机会可以细讲),日本人意识到,追求物质生活并不能带来什么幸福感和安全感,于是就开始倾向于极简风,颜色也比较基础,只有黑白灰,材质多为棉麻。
乔布斯在 1998 年到 2010 年的苹果发布会上,几乎是一种统一款式的套装,这一套便是标志性的黑色高领毛衣,Levi‘s 的牛仔裤,New Balance 的运动鞋。
李碧华
网上今天有一个段子:
事情很简单,老师上课讲课,说了一句“李碧华的《活着》”
然后我在下面和室友小声(我以为)说:“《活着》不是余秀华的吗?”
结果说完后我突然觉得不太对劲,但又不知道哪儿不对,抬头一看,我和老师对视了,彼此尴尬地笑了一下
后来我回去一查,发现《活着》是余华的😓
评论也很有意思:
李碧华,那不是老干妈吗,结果查了一下人家叫陶华碧。
当然这就引出了这节主题,李碧华,香港作家,可能更熟悉她的作品改编的一些电影,比如《霸王别姬》,《胭脂扣》,《青蛇》等。
相比许鞍华(不过许鞍华没有改编过她的作品),她更低调很多,大家可能对她的样貌,身世,都不清楚,但是到各大书店,依然会看到她的一些作品,比如生死桥,青蛇,胭脂扣等。
在霸王别姬里,感慨“人生如戏,戏如人生”,而她其实更擅长于写镜花水月的事情,里面不是那种肤浅的青春恋爱小说,不是那种琼瑶那种令少女心泛滥的那种,而是更多人性相关的思考,笔下的女性,通常更理想主义一点,如花为了十三少,一直等了五十余年,菊仙为了成全小楼,不惜自我牺牲;笔下的男人,更加现实,也更加自私,更无知,比如许仙的懦弱,段小楼的不懂。
这我想也是一个风格,好的作家,不是模仿别人出来的,而是有自己的风格,正如当年古龙,一开始模仿金庸写一些东西,总会觉得没有那种味道,而开始自己的风格以后,读者才会越来越多。
今日的歌曲环节,好像没有分享过新鸳鸯蝴蝶梦,慕然回首,身世浮沉雨打萍。